在國際貿易中,要求提供按ISO9000族標準通過質量體系認證的證明,作為簽訂合同的一個條件,這已是一個趨勢,各企業應順應國際貿易的趨勢,積極主動的開展以GB/TI9000—ISO9000族標準為依據的質量體系認證,以提高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
1. 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份額
負責的認證機構都是經過國家認可機構認可的權威機構,對企業的品質體系的審核是非常嚴格的。這樣,對于企業內部來說,可按照經過嚴格審核的國際標準化的品質體系進行品質管理,真正達到法治化、科學化的要求,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企業外部來說,當顧客得知供方按照國際標準實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證書,并且有認證機構的嚴格審核和定期監督,就可以確信該企業是能夠穩定地生產合格產品乃至優秀產品的信得過的企業,從而放心地與企業訂立供銷合同,擴大了企業的市場占有率。
2.獲得了政府采購、招標項目的入場券
現在,我國正逐步與國際接軌,推行政府采購,暗箱操作將退出市場經濟的舞臺。市場競爭將更趨公平化、透明化。政府采購的門檻之一就是要求企業通過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此外,越來越多的項目招標、國際采購團采購都對把競標企業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作為入圍條件之一。
3. 節省了第二方(需方或買方)審核的精力和費用
在現代貿易實踐中,第二方審核早就成為慣例,又逐漸發現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個供方通常要為許多需方供貨,第二方審核無疑會給供方帶來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需方也需支付相當的費用,同時還要考慮派出或雇傭人員的經驗和水平問題,否則,花了費用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認證可以排除這樣的弊端。因為作為第一方的生產企業申請了第三方的ISO9000認證并獲得了認證證書以后,眾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對第一方進行審核,這樣,不管是對第一方還是對第二方都可以節省很多精力或費用。還有,如果企業在獲得了ISO9000認證之后,再申請產品品質認證,還可以免除認證機構對企業的品質保證體系進行重復認證的開支。
4. 有效地避免責任
各國在執行產品品質法的實踐中,由于對產品品質的投訴越來越頻繁,事故原因越來越復雜,追究責任也就越來越嚴格。尤其是近幾年,發達國家都在把原有的“過失責任”轉變為“嚴格責任”法理,對安全要求提高很多。例如,工人在操作一臺機器時受到傷害,按“嚴格責任”法理,法院不僅要看該機器機件故障之類的品質問題,還要看其有沒有安全裝置,有沒有向操作者發出警告的裝置等。法院可以根據上述任何一個問題判定該機器存在缺陷,公司便要對其后果負責賠償。但是,按照各國產品責任法,如果公司能夠提供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證書,便可免賠,否則,要敗訴且要受到重罰。
5.有利于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按照國際間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慣例,合作雙方必須在產品(包括服務)品質方面有共同的語言、統一的認識和共守的規范,方能進行合作與交流。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正好提供了這樣的信任,有利于雙方迅速達成協議。
6.建立企業內部良好的管理體系
建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實際上是確立一套內部運作的管理規則體系。實現規范化管理,保證運作暢順有序。通過實施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可以實現系統化管理。標準通過過程方法及管理的系統方法將各部門的有關活動職責及其接口加以明確,保證作為整個公司運作的系統化,使跨職能部門的運作協調性和一致性加改善。通過規定在運作流程中對應活動的實施職責及具體要求,可以進一步明確各職位的具體職責、權限及相互關系。建立自我監督、評價和自我改善的管理機制,通過定期的內部審核及管理評審及時發現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及問題,并加以改善,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內部及外部溝通,通過體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改善部門之間及組織與顧客之間的溝通。獲得顧客、內部員工及管理層的高度滿意。通過減少出錯的機會改善產品的及服務質量,并獲得顧客信任,同時,通過規則的建立以及職權的更加明確,使對內部員工的評價準確性和效果得以改善,同時為管理層提供了一種管理工具。通過ISO9000標準的建立與實施,最終實施組織內部的有責、有序、有效和高效的管理。 |